石友三

老一团的前前后后(上)

老一团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?这还得从更早的时候说起。远在1911年,就是民国元年,直系军阀张绍曾作绥远将军,他看到由蒙古人民组织起来的土默特陆军第二营势力日益壮大,经常与他的混成营官兵发生摩擦,并反对他提取土默特旗税款,感到不解散这支地方武装力量,必将养虎为患。

包头 张绍曾 土默特 蒋文 石友三 2025-11-18 05:50  3

1920年,一个日本人悄悄来到少林寺,拍下了30张烧毁前的罕见照片

那会儿,寺里和尚正愁米缸见底,山门外的柏树倒长得精神。山本真一扛着三脚架,兜里揣着日本政府给的文化考察经费,名义上是“学术交流”,骨子里是想偷一口东方禅味回去喂饱岛国焦虑。方丈没拦他,还让人把藏经阁的锁打开——清朝末年,少林寺早没了“天下第一名刹”的排场,多一

日本人 照片 少林寺 石友三 千佛殿 2025-11-17 08:21  2

黄河沙下无坟,军阀七次倒戈 他为何连坟都不配?

石友三不是忠臣但更不是什么好人,他就是个在乱世里混饭吃的主儿,北洋政府一倒军队没人管,那时候谁手里有枪谁就是爷,他不拉山头不结帮派就认一条:谁给钱就听谁的,他七次倒戈,不是没主见,是那时候的规矩就那样,谁给钱谁当老大。张作霖能压住奉系,是因为他有地盘有班子,石

边让 军阀 宋美龄 石友三 高树勋 2025-10-30 19:38  3

民国西北军阀冯玉祥的“家长式”用人

民国西北军阀冯玉祥治军一直采用封建旧式的家长式的治军方法。这种方法,在军队规模小时,效果尚好,官长像家长一样爱护士兵,官兵亲如一家,同甘共苦,同生共死,能使军队团结一致。但随着队伍扩大以后,客观形势发生了变化,军队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。这时候,封建家长式的统御就

民国 冯玉祥 军阀 石友三 西北军阀 2025-09-30 16:00  5

冯玉祥的用人得失:为何西北军既产硬仗将领,又出投敌叛徒?

冯玉祥选拔军官最重实战能力,厌恶纸上谈兵。他常对部下说:“打仗不是绣花,要的是真刀真枪的本事。”在这种导向下,西北军涌现出一批善打硬仗的将领。台儿庄战役中死守阵地的池峰城,原本只是冯麾下三级将领,却带领二十六路军与日军血战十余昼夜。韩复榘在山东抗战初期表现顽强

冯玉祥 西北军 孙良诚 石友三 刘骥 2025-09-24 08:00  6

“千人千面”“行为表演家”冯玉祥和他部下的28个笑段子

冯玉祥这个人,在民国军阀混战那会儿,算是出了名的多面手,外号“倒戈将军”,人家管他叫“行为表演家”也不是没道理。他生于1882年,安徽巢县人,从小家穷,12岁就顶替哥哥进了淮军,当兵混日子。一步步爬上来,靠的是会看风向,多次换主子,从清军到袁世凯,再到段祺瑞、

段子 千面 千人 冯玉祥 石友三 2025-09-14 14:59  6